1.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:从来治国者 宁不忘渔樵怎么写
民生领域:
足寒伤心,民寒伤国。——汉 ·荀悦
从来治国者,宁不忘渔樵。——明· 谢榛
上之为政,得下之情则治,不得下情则乱。——《墨子》
人聚则强,人散则弱。同心同德,庶几有成。——清·魏源
水有源,故其流不穷;木有根,故其生不穷。——宋·胡宏
依法治国:
国无常强无常弱,奉法者强则国强,奉法者弱则国弱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奉公如法,则上下平。 ——《淮南子》
天下之事,不难于立法,而难于法之需行;不难于听言,而难于言之需效。——张居正
道德品质:
人无德不立,国无德不兴。
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
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利居众后,责在人先。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创新篇——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
行为篇——工欲善其事,需先利其器。
2.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格式
您好,中公教育为您服务。
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格式注意事项:1、字数要按照规定的字数书写,因为超过规定字数,每50个字扣一分,但如果文章字数不够600字,直接被判为4类卷;2、文章结构要匀称,段首段末字数要呼应,并要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;3、标题格式正确,内容要是主旨+角度,确保不能跑题、偏题4、至少要写两个分论点,并且围绕文章主题阐述清楚,深刻、充分;5、文章主旨要切中材料,不能抄袭材料内容但可以借鉴材料里的内容。你可以参考历年真题的作文看看,模仿一下写作思路和借鉴其写作方法。
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令你满意,陕西人事考试网祝您考试成功!如有疑问,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。
3.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:以水为师这个话题怎么写
以水为师
水无处不在却千变万化,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,水虽柔弱但能以柔克刚。孔子曰: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以水为师,方能仁智兼备,相得益彰。
师从善动之水,可以益智。有水则城兴,无水则城亡。城市常常处在江河的下游,水像善良的母亲滋养了城市,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进步。S市城市水系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不仅是市民休闲观光、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,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S市采取了诸多举措建设美丽水系、打造优美环境。无论是对于水系的绿化管护,还是对河两岸绿化水平的提升;无论是实施让河沿线靓起来的亮化工程,还是大力完善服务设施满足市民需求的便民提质工程,无一不是人类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的体现。城市水系的建设,让人类认识到了“有水则城兴”的重要性,提升了人类的智慧。
师从善动之水,可以益仁。“问君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类似的关于水的名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,历代的文人雅士对于水都有特殊的感情。在中国文化中,以水喻道也是有其古老传统的,尤其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。水以它的柔顺性,让我们中国人学会了等待、忍耐和耐心,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人良好的形象。水以它的包容性,让我们学会了对待任何人和事都要有着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的胸怀。水以它的中庸之道,让我们明白了过犹不及的道理。水这一意象,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性格多维度的彰显出来,提高了我们的品性与情操。由此可见,以水为师,向水学习的重要性。
师从善动之水,可以仁智兼备。孔子曰: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;智者动,仁者静。”意思是说智者乐于像水一样,仁者乐于像山一样,智慧的人懂得变通、仁义的人心境平和。其实无论是智者也好、仁者也罢,都是乐水的。G市某些区县实施的“水生态+扶贫”模式,不仅实现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,更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助推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,使当地的百姓增加了收入,过上了富足的生活。G市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,在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认识到了“绿水青山”就是“金山银山”,合理利用了当地的水资源,真正实现了“秋水长天、水美中国”。城市的建设者就像孔子笔下的智者和仁者一样,不仅乐水、合理利用了水,更是将水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,实现了智慧和情操的统一。
水以它的无私给予了我们生命,给予了它所能给予我们的一切,也给予了我们幸福的感受。所以我们要向水学习,以水为师,学习水的美德、学习水的精神品质。唯有如此,才能实现仁智的相得益彰,实现中华民族的血脉延续。
仅供参考。
4.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:怎样重视旅游文明
看壶口黄河,观钱塘潮涌;听沙漠驼铃,骑草原骏马;登崇山峻岭,游百舸峡江;穿历史长廊,过千古城池。
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但解放了我们的思维,还解放了我们的双腿,过去只有那些致力于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学子才俊们才能做到的事情,现在人人都能实现,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然而,旅游中的种种不当行为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殇。
琅琊山欧阳修亲手所植古梅被断折;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景区蒙古民族英雄祖先固始汗雕像被攀爬踩踏;安徽亳州花戏楼景区内的秦桧和夫人王氏跪像被摸黑……这些行为体现出的是文明素质还有待提升的现实。旅游不仅仅在境内,还包括境外旅游,境内的不当行为我们暂且当作家丑,那么境外呢?恐怕民族的形象不得不被个别人的不文明行为抹黑了。
所以,建设我们的旅游文明,是彰显文明素质的重要方面。在走世界的过程中,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美带给世界,而不是丑。
建设旅游文明,政府责任重大。文明不是凭空而出的成果,需要合理的环境和背景。
中国旅游文明的乱象与旅游经济的发展阶段相关,也与政府的作为息息相连。我国旅游经济起步较晚,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初级阶段,盲目性和自发性的弱点比较明显,单纯逐利现象普遍;此外,各方面的制度规范比较滞后,缺少严格的监管。
要想做到文明旅游,政府首先要负起责任,完善各项制度,建立文明规范,并严格执行,且本身作为表率首先遵规守矩,慢慢引导旅游市场的规范运营,才能真正保障旅游文明的彰显。建设旅游文明,民众参与是根本。
民众是旅游的主体,让他们遵守文明旅游契约才是最根本的方法。思想意识是行为的源头,所以培养民众的文明旅游意识是最重要的一环。
从儿童开始培养,从全国范围出发,既要注意宣传的深度,又要注意宣传的广度,开展志愿者文明旅游宣传等活动,让“文明光荣,不文明可耻”的思想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。另外,要鼓励民众从小事做起,从身边做起,坚决杜绝在景区乱刻乱画、践踏花草、随地扔垃圾等小事,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旅游的践行者。
雕梁画栋、奇山异石、碧水蓝天……一切自然的与人文的风景,只有保持最原始的风貌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完美载体,如果用愚昧的行为去破坏、去糟蹋,最终失去的只能是我们自己的文明素质。用旅游文明来鉴证我们的民族素养,让双腿把中国人的美带向世界、融入未来。
5.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:精准扶贫重在“扶志”与“扶智”怎么来去
精准扶贫重在“扶志”与“扶智”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绝大多数国人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。
但是,由于人口多、底子薄等特殊国情的限制,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,这严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。而单纯借助“输血式”的外部帮扶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。
必须要从“输血式”扶贫转变到“造血式”扶贫。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、非常复杂,既有客观原因,又有主观原因,既有地理条件限制,又有缺乏产业原因。
因此,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“病因”精准施策。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,帮而不富,助而不强,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,缺乏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。
因此,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必须要“扶志”与“扶智”相结合。精准扶贫要重在“扶志”。
贫困县,原本是一个并不光彩的词汇,但是却因为由中央财政的巨额财政资金扶持和教育、科技、招商引资、甚至行政编制等方面的巨大政策优惠而成为众多所谓的“贫困县”争相追求的“香饽饽”,达到脱贫条件的贫困县则出于利益的考虑不愿“摘帽”。这些现象表明,某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,不是不能致富,而是缺乏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,缺乏勤劳实干的精气神,存在“等、靠、要”的依赖思想。
因此,扶贫必先“扶志”,要通过宣传教育,转变一些地区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,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发挥其主体作用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荟 » 国考申论家风的范文(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: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怎么写)